模具 3D 打印精度受設備、材料、工藝等多因素制約 。光固化 3D 打印以液態(tài)樹脂為原料,借助紫外光逐層固化成型 。其成型層厚通常在 0.02 - 0.1mm 之間,憑借高精度的光束控制,尺寸精度可達 ±0.05 - ±0.1mm 。這種技術適用于制造珠寶、高精機械零件的鑄造模具,能準確還原復雜細節(jié) 。
選擇性激光燒結(SLS)技術采用激光燒結粉末材料 。由于粉末顆粒間的融合特性,其精度一般在 ±0.1 - ±0.2mm 。該技術常用于制作汽車內(nèi)飾件模具原型,雖精度稍遜光固化技術,但可成型大尺寸模型 。
金屬 3D 打印如選擇性激光熔化(SLM)技術,利用高能量激光熔化金屬粉末 。理論上精度在 ±0.05 - ±0.3mm,但因金屬材料冷卻收縮、應力變形等問題,實際精度需結合后處理工藝 。例如打印 H13 模具鋼,經(jīng)熱處理和機械加工后,精度可控制在較高水平 。
對于復雜結構模具,因支撐結構設計、分層打印等因素,精度會受影響 。支撐結構與模型接觸部位在去除時可能造成表面損傷,分層打印產(chǎn)生的階梯效應也會降低表面精度 。此外,模型尺寸越大,累積誤差越明顯 。實際生產(chǎn)中,需綜合考慮打印技術、材料特性及后處理工藝,以滿足不同模具的精度需求 。